“師者,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”,古往今來,人們對教師的定義就是為學生講明道義、答疑解惑,為懵懂的孩童送去打開萬千世界的鑰匙,指引他們跌跌撞撞的成長之路,以無私博大的胸懷和身體力行的實際詮釋“太陽底下最光輝職業”的深刻內涵,力求做到無愧我心、磊落坦蕩。
有這樣一個人,行乞三十八年,建起三處義學,教育了無數窮家子弟,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載入正史的乞丐,他就是享譽中外的貧民教育家、慈善家----武訓。他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,對教育的熱衷,對貧家子弟的關愛,并以行乞的方式將這種愿望變成了現實,其中心酸是常人難以體會的。值得欣慰的是,他這種一心辦學的精神代代傳承,感染了無數的后來者。一百年后,在冠縣這個崇教氛圍濃郁的地方,又涌現出一位令人感動至深的最美鄉村教師----軒云湘。他用一顆火熱的心,溫暖了一群人的心;用一點光,點亮了鄉間更多的燈火;用一顆柔弱的肩膀,托起鄉間未來的希望。
學習軒云湘同志的先進事跡后,感動之余,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和反省,他猶如一位精神導師帶給我們年輕后輩源源不斷的動力,既為人師,就甘為人梯,甘做奉獻,淡泊名利,踏踏實實,干一行、愛一行、鉆一行,用熱情點燃學子求知的渴望,以“春蠶到死絲方盡”的執著堅守教師的良知。
一、化作春泥更護花:去除浮躁,踏實奉獻
教師職業的崇高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點,決定了教師必須具有熱愛教育事業、熱愛學生、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。選擇了教師行業,就選擇了無私奉獻,選擇了無怨無悔,選擇了淡泊名利。軒云湘的父親也是一名人民教師,在其耳濡目染下,他一直就想成為一名教師,后來機緣巧合,他順利地成為鄉村教師中的一員。最初的選擇決定了他在三尺講臺揮灑熱血,幾十年如一日,當年的滿頭烏發被粉筆灰染成了絲絲白發。軒云湘從教三十三年來,從未請過一天假,更沒有耽誤過學生們一堂課,不管是三十年前軒云湘自己的婚禮,還是自己的愛人生病,軒云湘都沒有耽誤過學生們的課程。這種孜孜不倦、全然忘我的誨人精神值得每一位教師學習膜拜。
作為一名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,我們應該學習軒老師這種愛崗敬業、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,去除自身的浮躁心理,腳踏實地地投入本職工作,謹記教師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和職責,甘于付出,不求回報,并將這種精神貫穿于整個工作生涯,甘于物質生活的清貧,樂于堅守內心世界的豐盈。
二、學高為師,永無止境:提高升華,嚴格要求
“少年強則國強,少年富則國富”,啟迪教化青少年的重任交付到教師手中,這就要求人民教師要有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,高標準、嚴要求自己,嚴謹認真,從思想、業務方面提升自我,堅定對學生和教育事業的熱愛。作為一名鄉村教師,面對的教育對象具有很大的特殊性,他們多是生活在鄉村的少年,視野狹窄,接觸的新鮮事物較少,比起生活在城市的同齡人,他們面臨著更大的挑戰,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。為了給鄉村孩子開辟一片明朗的未來,教師身上肩負的擔子更加沉重。為了求證地理學科中的一個知識點,軒云湘老師不惜騎行40余里向另一所學校的老師請教,在得到確切答復后才放心離開。只有胸中懷有大愛的人,才會為了理想的事業奮不顧身,勇往直前。時至今日,反觀大多數的我們,多會為了外在世俗的物質而泯滅了最初的追求,在理想和現實的碰撞中變得激情不再,庸庸碌碌。作為教師,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堅守自我,捍衛工作的純粹性和神圣性,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傾注到如何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中,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中,而不是忙于無端的迎來送往,疲于應付。
青少年是具有蓬勃朝氣的群體,他們每天都接觸新鮮事物,頭腦中產生各種新異的想法。為了能及時、清晰、準確地答復孩子們提出的種種疑問,教師更應該保持年輕向上、永不停歇的心態,不安于現狀,學無止境,與時俱進,掌握更為全面、系統的知識,融會貫通,然后以一種樂于接受、形象生動的方式傳授給孩子,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增長見聞。
三、不汲汲于富貴,不戚戚于貧賤:淡泊名利,潔身自好
只有甘于清貧,才會明白一杯清茶、半米陽光的生活是多么愜意;只有甘于清貧,才會了解一道目光、些許贊譽的聲音是多么珍貴;只有甘于清貧,才會知道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是多么偉大,多么自豪。軒云湘老師是一名鄉村教師,每月拿著微薄的工資,物質生活雖匱乏,但精神生活富足,不為物欲所累,方收獲本真。從教數十年來,他憑著一顆真心、誠心、熱心,贏得了學生、同事、家人的認可和贊許,最終迎來了桃李滿天下的收獲。“人生難得幾十年,豈為衣食名利權,唯有丹心共日月,甘將熱血拋教壇!”這是軒老師題寫在辦公室墻壁上的一首小詩,短短數十字,真真切切地詮釋了他對教育真諦的理解,一位堅守自我良知的鄉村教師形象躍然紙上。與鄉村的工作、生活環境相比,我們的處境要優越許多,但很多人卻不滿足于此,被外在的繁華世界沖擊地思想松懈,對待工作不思進取,對待學生缺乏耐心,對待學習適可而止,熱衷于做表面工作,少了一份治學應有的單純,取而代之的是名韁利鎖的牽絆。若要改變上述現狀,就需要我們轉變心境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還原自我本真的理想追求,以昂揚的姿態投入本職工作。
四、俯首甘為孺子牛:鄉間的守望者
平凡中孕育著偉大,偉大源于平凡。有人說,“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”。軒云湘老師是鄉間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,平凡的生活中卻有不平凡的念頭,那就是讓家鄉更多的娃娃走出農村,接觸更廣闊的天地。為了實現這一愿望,軒老師耐心細致地做學生工作,不舍晝夜,給予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。在軒老師的諄諄教導下,很多學生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,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本職崗位上努力奉獻著,傳承著軒老師的孺子牛精神,為家鄉的建設添磚加瓦。幾十年堅持不懈的付出收獲了不平凡的偉大,軒老師的事跡感動了他的學生、家人、同事和更多的人,他們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對軒老師的敬意。
克林凱爾說過,“真正的偉人往往是平凡的,他們的行為既不做作,也不虛飾”。軒老師就是一個于平凡中彰顯偉大精神的人,對待工作沒有抱怨,沒有倦怠,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專注于熱愛的教育事業,雖已年長,但始終不忘初衷,不改本心,一如既往地編織著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,鑄就教壇令人景仰的傳奇。
“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”,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,也是一面旗幟。軒云湘老師從自身做起,以實際行動向全社會發起倡議,傳播著正能量——愛崗敬業,無私奉獻,給奮戰在各行各業的人上了真實而又生動的一課,也使剛畢業或畢業不久的年輕人堅定了如何擇業的信念,選擇可以實現個人價值的職業,矢志不渝,最終成就不留悔恨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