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有一位年輕媽媽,她有個12歲的女兒,她無比愛她的女兒,12年來她一直有一個很大的愿望,就是送給孩子一個最大的禮物,這個禮物就是讓孩子上美國哈佛或耶魯大學。這位媽媽努力把她對女兒全部的愛都轉化成最好的教育。
在她認為,世界上最好的大學是哈佛耶魯,讓孩子上最好的大學當然就是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了,若能實現這個愿望,女兒考上了哈佛耶魯,就算是對得起她了,就算完成了對她的教育。
為了實現女兒上哈佛耶魯的目標,她放棄了自己的工作,把全部精力都撲在女兒的學習上了,照顧她的所有生活,每天監督她學習。
但是父母對孩子的一切犧牲和用心不見得能得到最好的回報。
哈佛耶魯或許并不是孩子想要的,孩子不一定沿著你設想的哈佛耶魯路線走。這個社會更迭的速度是驚人的,人需要主動的去學習新東西,要靠父母時刻監督得來成績的孩子,她內在學習的驅動力是不足的。過分強調成績,而忽略了隱性品格的培養,孩子可能如你所愿考上了名校,拿了很高的學位,甚至還多才多藝。但是,她自私、冷漠、脆弱、沒擔當、不懂事……完全不適應社會。
再有名的大學也不過只是個牌子而已,而不是保險箱,孩子若不懂得如何與世界相處,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勞。如果愛孩子,就教會孩子與世界相處的能力,這才是送給孩子的一個最好的禮物。
2
前陣子與一個朋友聊天,她向我說出她最近的苦惱:
女兒畢業一年了,可是最近又失業在家,無所事事,這已經是她畢業后第三次失業。
女兒以前不是這樣的。學生時代,成績一直相當優秀,我們從小就給她上最好的幼兒園,最好的小學,初中高中也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。由于成績突出學校直接保送到名牌大學。
大學期間也拿過不少獎學金,還經常在班會上發表演講。可是不知道為什么,工作后就完全變了。
同事忍不住打電話給女兒的前領導問了原因,領導的話讓她焦慮不已:你女兒工作態度懶散,做事不主動不說,安排的本職工作還總是拖拖拉拉,而且還接受不了批評,一說就發脾氣走人。
聽了前領導的話同事很吃驚:我那么優秀的女兒,以前一直是我的驕傲,我也覺得自己是挺成功的母親,怎么一下子就變成這樣了呢?
我倒覺得,事情肯定不是“一下子”變糟糕的。
這女孩身上,肯定有些糟糕的特質,比如不善與人交往、不懂尊重他人、心理脆弱、責任心差……只是在大學畢業前,這些統統都被成績掩蓋了。
當代社會里人們對教育的一個普遍錯誤認識是認為“知識就是力量”,甚至過分畸變為“考分就是力量”、“名校就是力量”。
但是其實,永遠拿第一名的孩子,未必真優秀。把孩子送進名校的父母,也未必真成功。成績很重要,但絕不是唯一。社會才是檢驗一個人和一對父母的最終標準。而這個標準,是綜合性的。
所謂的綜合性,包括以下幾個內容:
1、基礎技能,就是在學校里能夠學到的那些技能。比如說識字解題,比如說歷史地理,還包括寫作表達,以及畫畫、音樂、體育等,這些都統統歸入基礎技能。
2、綜合技能,比如說合作、創造、設計、審美、包括戰略、項目管理等等。
3、成長心態,孩子要意識到,技能、知識不是死板的,人也不是死板的。新鮮的,我不懂的事物,可以慢慢的去搞懂。人要有主動閱讀的能力,不斷學習新東西,要有批判性思維,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足。
4、身心健康,即基本的身心健康,生活快樂。許多人都知道哈佛大學著名的研究成果,最幸福的人,其實并不是最聰明或者是最有錢的,而是有最好親密關系的人,或者周圍有很多好朋友的人。所以同理心,是身心健康的一部分。另外,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一定不會完全是一帆風順的。所以,應對挫折的能力,也是身心健康的一部分。
3
作為父母,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把孩子送進名校了事,而是把他培養成獨立的人,讓孩子最終掌握獨自謀生的能力,即使脫離了家庭和父母的庇護,也能適應社會,成功的工作,幸福的生活。
龍應臺說,所謂父女母子一場,只不過意味著,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。
其實每個父母也都知道,孩子終歸要離開我們,走上社會,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創造自己的人生。我們可以在他年幼時提供舒適的生活,極致的呵護,但不可能陪他一輩子。總有一天,他要獨自面對這世界,自己解難題,自己擔風雨,自己殺血路。所以,如果你真的愛他,就該在他離開你之前,教會他和世界相處的能力,這是你對他的最大幫助和保護。
作為父母的終極使命,其實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。
本文章為轉載作品,轉自于“家庭庭教育分享”公眾號,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;文章貴在分享,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系,若涉及版權問題,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,立即刪除,感謝作者!
版權聲明:文章來源網絡,歡迎轉載,請注明來源。精選的文章均已注明作者和來源,文章版權屬原作者所有。若涉及版權問題,敬請及時聯系我們溝通授權,非常感謝。
分享到朋友圈哦。好東西要跟朋友分享嘛^-^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長按下圖,識別圖中二維碼,一鍵加關注